二十四孝故事有哪些_二十四孝故事白话文、内容概括
二十四孝
弃官寻母的故事

《弃官寻母》讲述了宋代的孝子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同仁乡秦栏人)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三则故事。他是流传甚广的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弃官寻母的故事朱寿昌,是北宋时期的大孝子,在他七岁的时候,母亲刘氏被嫡母赶出家门,五十年来,朱寿昌与母亲不得相见,却未曾有一天放弃过...浏览更多
涤亲溺器的故事

古人对孝道的追求,往往是视为生命一样珍贵的。在二十四孝的故事中,有一则“涤亲溺器”的故事,讲述了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侍奉母亲上,一片孝心,每晚坚持为母亲洗涤便桶的故事,一位孝子的光辉形象,跃然纸上,让人看了心生感动之情。涤亲溺器的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大诗人叫“黄庭坚”,表字“...浏览更多
乳姑不怠的典故

《乳姑不怠》讲述了唐代崔山南人家里已经是做祖母的媳妇用乳汁孝养已经是曾祖母的婆婆,且永不懈怠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二则故事。乳姑不怠的典故唐代博陵人崔山南,非常敬重他的祖母唐夫人,那时,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牙齿都脱落了,没有办法咀嚼食物。唐夫人每天给婆婆梳洗完,都会...浏览更多
尝粪忧心的故事

尝粪忧心是汉语成语,是二十四孝之一,讲述南朝时期孝子庾黔娄的孝行。尝粪忧心的故事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一个姓庾名叫黔娄的,表字就叫子贞,是新野地方的人。刚才做着孱陵县的县官,上任不到十天,忽然觉得心头好似小鹿一般撞,扑扑的惊跳起来,额角上的汗珠子,也簌簌的流下来。他知道家里一定不好了...浏览更多
恣蚊饱血的故事
《恣蚊饱血》讲述了一个孝子在蚊虫肆虐的时候,怎样不让亲人遭受蚊虫之害。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恣蚊饱血的故事吴猛是晋朝豫章(今江西南昌人)。从小就非常孝顺父母。吴猛家里很贫穷,床塌上没有蚊帐。南方蚊子多,每到夏天,又大又黑的蚊子咬得一家人睡不好觉。八岁的吴猛心疼劳累了一...浏览更多
扼虎救父的故事
《扼虎救亲》也作《扼虎救父》,讲述一个孝女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九则故事。扼虎救父的故事杨香是晋朝杨丰的女儿,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去世,父亲含辛茹苦,把她拉扯成人。杨香是在苦难中长大的,心眼好,懂事早。她知道父亲抚养自己不容易,既当爹又当娘,吃了很多苦头。因此,她对父亲非...浏览更多
闻雷泣墓的故事

《闻雷泣墓》,又称为《王裒泣墓》,是《二十四孝》中的故事,讲述了魏晋时孝子王裒的孝行。闻雷泣墓的故事三国的时候,魏国有一位姓王叫王裒的人,非常孝顺。王裒的父亲王仪当时是在朝廷里当官,有一次大将军司马懿出兵,在这次战争当中,很多士兵战死了,所以司马懿就在上朝的时候,询问手下的这些文...浏览更多
行佣供母的故事

行佣供母,二十四孝之一,说的是东汉时齐国临淄人江革,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的故事。行佣供母的故事江革(?-535),字休映,南朝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故里在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为南朝才子江淹之族侄。江革幼聪敏有才思,学习刻苦,史载其雪夜秉烛,弊絮单席,耽学不倦,感动...浏览更多
扇枕温衾的故事

扇枕温衾,意思是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出自《初刻拍案惊奇》。扇枕温衾的故事源于汉朝时代,黄香,字文强,湖北江夏人,特别孝顺,家非常艰难,年龄九岁,就失去了母亲,日日以泪洗面,走在街上看谁都感觉是母亲之影,做梦叫着母亲哭醒,面容非常憔悴,随着时光流逝,他把思念母亲之情...浏览更多
怀橘遗亲的故事

怀橘遗亲一般指怀桔遗亲。《怀桔遗亲》是二十四孝之一,写后汉六岁的陆绩的孝顺故事。怀桔遗亲的故事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浏览更多
涌泉跃鲤的故事

涌泉跃鲤是二十四孝的第十则故事,讲述了汉代姜诗与其妻的孝行。警示后人,婆媳之间和夫妇之间应该互相理解。涌泉跃鲤的故事“涌泉跃鲤”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的四川。在广汉地区,有一对孝顺的夫妻,男人叫姜诗,女人为庞氏,二人对母亲的孝顺,也是远近有名的。姜诗与庞氏的家,与长江大约有六七里...浏览更多
刻木事亲的故事

刻木事亲,主人公丁兰,东汉时期人,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凡事皆与木像商议、禀告。刻木事亲的故事东汉时期,有一位叫做丁兰的人,一位非常有孝心的人。丁兰年幼时便失去了双亲,但父母双亲的养育之恩,却一直记挂于心。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无以表达,便有了“刻木事亲...浏览更多
卖身葬父的故事

卖身葬父的故事董永原本是千乘今(山东博兴县陈户镇人)。东汉末年,地方割据,盗贼四起,董永看到山东不太平,就带着年迈的父亲,到湖北德安避难。没过多久,董父得了重病,请医吃药毫无效果,离开了人世。董永悲痛不已,因为自己为避难漂泊之身,哪里有钱买棺埋葬父亲呢?无计可施。当地有位姓裴的富...浏览更多
埋儿奉母的故事

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埋儿奉母的故事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浏览更多
拾葚异器的故事

诗曰:黑椹奉萱帏,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这首诗讲的是汉朝人蔡顺孝敬老母亲拾葚异器的故事。蔡顺,汉代汝南(今河南)人,“以至孝称”。拾葚异器的故事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施行暴政,广大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琅琊人樊崇率领一百多名饥民起义。为了避免起义兵士跟王莽的兵士混杂,...浏览更多
亲尝汤药的故事

亲尝汤药是一个讲述汉代文帝孝行的故事。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亲尝汤药的故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四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浏览更多
单衣顺母的故事

《单衣顺母》,又称为《芦衣顺母》,这里讲述孔子又一个著名弟子闵子骞的孝行故事。单衣顺母原文闵子骞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有二子,子骞为其父御车,失辔,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则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衣甚厚温。即谓其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去无留。”子骞前曰:...浏览更多
啮指心痛的故事

啮指心痛原文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啮指心痛的故事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叫曾参的人,是孔子的学生...浏览更多
百里负米的故事

百里负米的故事,是说孔子的学生子路,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从百里之外背米回来孝敬父母。百里负米的故事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浏览更多
戏彩娱亲

戏彩娱亲,汉语成语,意思是指春秋末楚国老莱子穿五彩衣为婴儿状以娱父母之事。出自《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戏彩娱亲的故事春秋时,楚国有位隐士,名叫老莱子。这个老莱非常孝顺父母,对父母体贴入微,千方百计讨父母的欢心。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他自己也...浏览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