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故事
司马牛和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次司马牛向孔子请教如何做君子。孔子对他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
司马牛问道:“不忧愁,不畏惧,就叫做君子了吗?”
孔子说:“君子经常反省自己;所以内心毫无愧疚,还有什么可忧愁、可畏惧的呢?”
司马牛常常为自己没有兄弟而忧愁。子夏安慰他说:“我听说过‘生死由命运来主宰,富贵由上天安排。’君子对工作谨慎认真,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
(出自《论语·颜渊》)
猜您喜欢的文章
成语故事对牛弹琴的故事
对牛弹琴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汉代牟融撰写的《理惑论》。该成语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对不懂得美的人讲风雅,也用来讥讽人讲话时不看对象。对牛弹琴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国有个着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
成语故事数典忘祖的故事
数典忘祖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五年》。该成语的意思原指查数着典籍,却忘了自己祖先的行事,后用来比喻忘本;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数典忘祖的故事春秋时,晋国派荀跞和籍...
成语故事悬梁刺股的故事
悬梁刺股,是汉语的一则成语,源自孙敬“头悬梁”的故事和苏秦“锥刺股”的故事,出自东汉·班固《汉书》和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后人把这两则典故合成“悬梁刺股”这则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东汉...
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故事
程门立雪,汉语成语,出自《宋史·杨时传》。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程门立雪的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敬,一向虚心好学。“程门...
成语故事扬汤止沸的典故
扬汤止沸,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扬汤止沸的典故东汉末年,刘廙[yì]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的哥哥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
成语故事凿壁借光的故事
凿壁借光的故事西汉时期,有个贫苦农夫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实在是太穷了,没钱去学堂学习。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阅读书本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
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出自《战国策·楚策四》,其中记载:“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该成语的意思是指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继续受损失。...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的故事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最早出自《庄子·秋水》。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坐井观天的故事在一口...
成语故事围魏救赵的成语典故
战国时期,有两位着名的军事家。一个叫孙膑,一个叫庞涓。两人曾拜同一位老师学习兵法,后来两人一同为魏国效力。庞涓小肚鸡肠,非常嫉妒孙膑的军事才能,便想方设法地陷害他,致使孙膑被削去膝盖骨。后来,孙膑被齐...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的故事50字_滥竽充数的简短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展示下一国之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成语故事鹤立鸡群的故事50字_鹤立鸡群成语故事简短
晋朝皇室有个侍卫官中嵇绍,一次他跟着皇帝出去打仗,结果被敌人包围,其他人都只顾自己逃命只有嵇绍,保护皇帝勇敢地杀出了重围。大家都觉得他是个英雄。嵇绍的.身材高大,一次,他上朝时,有人称赞他:“他是那么...
成语故事釜底抽薪的故事50字_釜底抽薪的故事简短
东汉初年,大将吴汉受命镇守边境。有一天晚上,敌人乘吴汉的军队没有防备,偷袭了他们的营地。一时间,喊杀声四起,火光冲天,吴汉的士兵大乱。敌人进攻的时候,吴汉正在睡觉,听到士兵的报告,他不但没有慌张,反而...
成语故事唇亡齿寒的故事30字_唇亡齿寒的成语故事简短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
成语故事揠苗助长的故事
揠苗助长是一则汉语成语,最早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指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也写作“拔苗助长”。揠苗助长的故事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他很关心自己种的庄稼...
成语故事塞翁失马的故事
塞翁失马,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出自《淮南鸿烈集解》。塞翁失马的故事古时候,北方边塞住着一个老头,人们都管他叫塞翁。有一天,塞翁...
成语故事食言而肥的故事
食言而肥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该成语意思是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便宜。食言而肥的故事春秋时期,鲁哀公的身边有一个重臣叫孟武伯,他为人别的地方还行,但有一个最大的毛...
成语故事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的意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意思系不孝有三种,其中以没有后嗣为最严重。虞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就是因为怕...
成语故事滥竽充数的故事
滥竽充数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滥竽充数的故事战国时候,齐宣王喜欢听别人吹竽。他四处寻找吹竽高手,并组...